收藏
83
-
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
编辑
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株洲炎陵县东北部,罗霄山脉中段,东连井冈山,南接桂东八面山,北抵武功山。神农谷是湘赣两大水系的分界线和发源地。公园原为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,2005年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。
森林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4.4℃。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6%,区内日照少、气温低、云雾降水多、空气湿度大、风速小、气候垂直变化大、是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。主要开发的景点有:落水源瀑布、珠帘瀑布、树抱石、黑龙潭、桃花桥、石板滩、龙潭天河、万阳河峡谷风光、神农飞瀑等。
-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
- 中国湖南
-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
- 10000公顷
- 8:00——17:00
- AAAA
-
珠帘瀑布
龙潭天河 - 中国
- 湖南省株洲市
- 75.00元
- 1天
- 春季和秋季最佳
目录
位置境域编辑
湖南神农谷(原名桃源洞,2005年8月更名为
神农谷)[1] 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,南北长32.25千米,东西宽13.50千米,东与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,南与湖南省炎陵县下村乡相连,西与炎陵县的十都镇、策源乡相接,北抵江西宁冈县武功山,总面积10000公顷。
地理环境编辑
地形地貌
气候特点
该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。海拔1000米以下,年平均气温14.4℃,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.9℃,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.8℃,极端最高气温34.5℃,极端最低气温‐9℃,年降雨量1967.9毫米,相对湿度86%,无霜期220天,年雾日170.7天。海拔1000米以上,年平均气温12.3℃,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. 9℃,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.7℃,极端最高气温38.5℃,极端最低气温‐9.3℃,年降雨量2292毫米,相对湿度88%以上,无霜期195天,年雾日200天以上。保护区日照少,气温低,云雾降水多,空气湿度大,风速小,气候垂直变化大,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。
资源概况编辑
资源特点
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活立木蓄积161.47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98.75%。园内分6个景区和40多个主要风景点,山、水、石、林俱备,雅、趣、奇、险兼有,自然景观多样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(最高达136426个/立方厘米)。[3-4]
区内万阳河溪流两侧空气负离子含量均在1.3万个/立方厘米以上,比闹市区高125-1200倍以上,经中南林学院、广州环境监测中心采用美国BEEKETT型测定仪测定表明,楠木坝珠帘瀑布处负离子含量高达64626个/立方厘米,堪称世界之最。[5]
资源分类
植物林资源
境内的植物种类:维管束植物共有215科,896属,2019种其中种植物176科808属1804种。根据《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》制 1987)和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》(第一批),本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,其中1级6种,即资源冷杉(大院冷杉)、银杏、银杉、南方红豆杉、伯乐树、莼菜;11级68种,即福建柏、樟树、闽楠、花榈木、厚朴、凹叶厚朴、毛红椿、红椿、喜树、香果树、黄皮树、榉树、南方铁杉等;兰科所有45种、野大豆、金荞麦。其中资源冷杉、华榛等均在本区呈大面积分布。
珍稀树种群落
主要珍稀树种群落有:银杉群落:在海拔1300米的山上生长着200多株经历等四世纪冰川运动浩劫后,幸存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——银杉。银杉的发现对研究古生态学、古生物学、古气候、古地质地理学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,具有稀有性、脆弱性、感染力。大院冷杉群落:位于海拔1350-1580米的中山地带,生长着新发现的树种——大院冷杉。它与马尾松、毛竹、木荷、三尖杉、猴头杜鹃花及枫香、玉兰等构成了我国唯一的森林植物群落。该树种及其群落分布极为狭窄,具有特有性,稀有性和脆弱性。南方铁杉群落:在海拔1500米之上的牛石坪河边山坡上,生长着200 余株参天古木,这就是南方铁杉群落,其中最大的一株高达30米,胸径达75厘米,与其它伴生树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,具有稀有性、自然性特点。福建柏群落:在海拔1300米的核心区焦石山坡上,有一片枝繁叶茂、生长良好的福建柏群落,最大一株高达25米,胸径为80厘米。华榛群落:在海拔1200米的核心区拐子窝,有华榛纯林100余亩, 这是我国罕见的极珍贵的林木。这样林相完整的群落是华中区系中较典型的群落,在区系地理分布上是该种群分布的最东缘,独具典型性、脆弱性。南方红豆杉群落:红豆杉雌异株,生存繁衍困难,但在神农谷却广为分布,并形成了完整的群落。
动物资源
区内脊椎动物种类丰富多样。境内发现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12种,分属25目70科,占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621种的34.1%,其中两栖动物24种,爬行纲40种、鸟纲106种,哺乳动物42种。区内动物区系具有典型性过渡性特点。
云豹、金钱豹、华南虎、金猫、豹、獐、水鹿、林麝等。保护区内有还有19种野生动物被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保护贸易公约》,其中1级有8种;水獭、金猫、云豹、金钱豹、华南虎、苏门羚、黄腹角雉、大鲵;11级有11种;穿山甲、豹、豹猫、凤头鹃隼等。[8-9]
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,其中1级4种,11级25种。1级有
主要景区编辑
公园分六大景区:甲水景区、桃花溪景区、横泥山景区、田心里景区、九曲水景区、平坑景区。一级景点6处,二级景点12处,三级景点28处。甲水景区
由甲水电站沿河上行到神农湾大酒店为名甲水景区。主要景点有万洋秋红、甲水幽谷、野猪过河、石蟹戏水、石钟滩、仙翁垂钓、龙母生双子等。田心里景区
东坑景区
由田心里沿镜花溪上行为东坑景区。区内主要景点有:田心民俗村、烧烤场、佚名亭、东坑瀑布、杜鹃花园、大院冷杉、南方铁杉等。
桃花溪景区
由珠帘瀑布溯桃花溪上至焦石,为桃花溪景区。地处中心的桃源洞村,是最典型的山村民居风格。桃花溪左侧支流上游为焦石。沿珠帘瀑布上行,有珍珠潭、天女散花、姊妹瀑、猴林、民俗村、古老仙、杜鹃报春、竹园、云台仙、老鼠沿梁等景点。平坑景区
开发建设编辑
建设进程
1984年,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开始建设。
1992年5月27日,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:正式成立炎帝陵—桃源洞(神农谷)风景名胜区。
1992年7月22日,经县人民政府批准,成立酃县桃源洞(神农谷)国家森林公园筹备委员会。
2010年,启动了石板滩景点游道修复工程,并新建了一条旅游栈道,形成了桃花桥栈道路口与镜花亭至石板滩的环形游道,加大了游客容量,提升了环境承载能力。
2011年4月,楠木坝游客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。
2011年6月18日,黑龙潭至田心里游步道建设项目公开招标。
2011年7月,神农飞瀑栈道工程开工建设,全长3000余米,从桃花桥至神农飞瀑沿线,共设置3个观景台、2座20多米的石桥、30余米的休息长廊,总投资约387万元。
2013年,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启动。
品牌建设
1982年,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成立桃源洞自然保护区。
1984年,组建桃源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。
1989年,升所为局。
1992年,经林业部批准建立“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”。
2011年12月,神农谷成功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。
2013年8月,神农谷游客接待部喜获2013年度“市青年文明号”称号。
管理机制
历史人文编辑
历史文化
风土人情
药,留有神农脚印、洗药潭、捣药臼、藏药洞、晒药台等胜迹。史载,唐代骆宾王避武氏之难,曾于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客住公园北部的瓜寮婆婆仙,并题诗怀,现存摩崖石刻,乃可辩“小八荒”3字;有千三奇墓之称的“铁头太子墓”。就在公园南部的小院。此外,位于东坑瀑布附近的古桥、佚名亭,甲水附近的桃源仙寺、龙王庙以及桃源洞山庄附近的古老仙、七仙姑、云台仙等10余处古迹,都是来历不凡,各自连着许多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。到本世纪20年代,这里已聚居4个自然村近百户居民,他们以打猎、采药、垦荒种地为生。古老仙
桃源洞仙
从县城往东走九十里,有一个人间仙境,名叫桃源洞仙。凡到过桃源洞的人都会发现,这里除了满山遍野的松杉翠竹之外,还有遍布的樱桃树。
旅游指南编辑
自驾线路
-
全国各地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:沿京珠高速到衡阳大铺,转入衡茶高速到炎陵分路口下,再沿G106线,到炎陵县城,转入S321线,到沔渡镇,转入县乡道路,到十都镇,然后就到了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。
-
株洲市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:先从醴陵市到攸县,到茶陵,再到炎陵县城,转入S321线,再到沔渡镇,转入县乡道路,到十都镇,最后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。
-
江西井岗山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:沿S321到炎陵县沔渡镇,转入县乡道路,到十都镇,最后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。
-
4.广东来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:沿G106线到炎陵县城,转入S321线,到沔渡镇,转入县乡道路,到十都镇,最后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。
乘车路线
词条图册更多图册
- 参考资料